Search

※時報出版思潮線 詩集分享:何亭慧《#在家》※​

何亭慧〈十年〉​
  • Share this:

※時報出版思潮線 詩集分享:何亭慧《#在家》※​

何亭慧〈十年〉​

像玫瑰。我指的不是​
瓶中最鮮麗無瑕的那朵​
或是它​
可歌可泣的名字​
而是​
院子裡的灌木​
莖粗 尖刺多​
時而燦爛 時而凋萎​
幾經寒霜以為不會再開​
或是炎夏病蟲害​
岌岌可危​

剪斷枝葉卻重新滋長​
一層層綻現​
像你露齒而笑的樣子​

我見過你最醜陋的時刻​
正如你面對我腐敗的季節​
於是終於能說​
我愛你​

我指的是院子裡的玫瑰開了​
柔黃捲裹著橙霞​
是夕日​
也是朝陽​
始終根於泥土​
脈脈待放​

〆〆〆〆〆〆〆〆​

#何亭慧 創作​
#林依儂 手寫,粉專 字影扶疏,Instagram:writingxphotography​
#老馬 朗讀、襯樂​

※聆聽老馬朗讀,請至其YouTube頻道:https://youtu.be/EHq-TjlsKjk​

※收錄於何亭慧詩集《在家》(#時報出版,2021年3月30日)​

※《在家》(引自書介)​

從十指緊扣的生命鋸齒,​
到生之花的綻放,​
詩人何亭慧,以柔軟詩心,​
書寫生活中種種暖心時刻與生命歷程。​

詩人 #夏夏:
《在家》收錄三十六首詩作,這是從生活雜質中打磨出的寶石,從日常消耗中修煉出來的黃金,在何亭慧的筆下卻意外地貼近生活,因而每首詩讀來素樸、簡潔,其中收納了豐盛意象與情感,飽滿地裝載在其中,且井然有序地展示著。

詩人 #孫梓評:
巴斯卡認為人類所有問題都肇因無法獨自安靜「在家」,何亭慧以一整本詩集做為答辯──這冊同樣可歸類於「媽媽+1」的寫作主題,除了再度為臺灣已婚女詩人身兼母職、妻子與寫作者身分的光譜增色,曾經隨身攜帶的《形狀與音樂的抽屜》也沒荒廢,詩行裡隨處可見與眾多女性創作者的襲化與對話,彷彿一枚等身穿衣鏡,隨書寫者移動於家居。靈動簡潔的詩句,精巧準確的想像,恰到好處的感情,何亭慧以她的詩捕捉了「生之輪廓」,那些記憶描出的裝飾畫,顯誕於日常的神蹟。

※何亭慧(1980-)​
桃園中壢人。畢業於元智大學中語系、東華大學創作所。詩作曾獲時報文學獎首獎、林榮三文學獎、葉紅詩獎、教育部文藝創作獎、優秀青年詩人獎等。曾獲獎助出版詩集《#形狀與音樂的抽屜》、《#卡布納之灰》。當過編輯,現為家庭主婦,定居臺中。​

※手寫及朗讀的協力者,均為 竊竊詩語 社友,感謝依儂及老馬,並感謝時報出版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